2008年一季度西安市经济运行情况和二季度主要工作建议 | ||||
发布时间:2008/5/4 浏览次数:2221 次 来源: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作者: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 ||||
一、全市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2008年一季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承接上年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增长、效益和需求都好于去年同期水平,总体呈现又好又快平稳增长、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的良好态势。生产总值完成410.52亿元,增长14.8%,比去年同期增长2.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但低于全省1.2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同期最高增幅。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7.43亿元,同比增长17.8%。具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22.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5%。夏粮种植面积320.7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2.2万亩。目前,夏粮墒情好,长势良好,预计丰产丰收。蔬菜虽遭受雪灾,但由于新建产业带,蔬菜面积较快增长,加之及时对受灾蔬菜采取补救措施,一季度蔬菜总产量27.7万吨,增长8.4%。一季度,全市猪、牛、羊分别出栏59.85万头、4.17万头和14.49万只,同比分别增长7.3%、4.4%和5.0%;家禽出栏431.48万只,增长2.2%。肉类总产量6.07万吨,增长6.1%;禽蛋产量2.55万吨,与上年持平;奶产量12.5万吨,增长23.7%,提高16.9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产销衔接同比提高。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17.43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长幅度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完成总产值404.22亿元,增长23.1%。工业产品产销率95.2%,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分轻重工业看,一季度,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6.35亿元,同比增长25.9%,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7.87亿元,同比增长12.5%;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13.4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之比由去年的1:3.6提高到1:4.2,重化工业程度继续深化。 分行业看,一季度全市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6.25亿元,同比增长23.0%,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40.2%、26.3%、22.8%。 从能耗看,初步预计,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较去年同期下降9%左右。其中轻工业下降6%左右;重工业下降10%左右。 (三)运输邮电稳步发展,旅游收入较快增长。 1-3月,公路、铁路和民航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52.4%、5.9%和25.0%;客运量分别增长3.2%、10.3%和14.6%;邮政业务总收入1.71亿元,增长19.3%;电信业务总收入19.51亿元,增长14.6%。 一季度,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473万人次,境外旅游者11.1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2.1%和8.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3.16亿元,旅游外汇收入6258万美元,增速分别为15.7%和13.5%,同比分别提高1.1个和1.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长加快。 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0.41亿元,同比增长38.7%,比去年同期加快9.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1.48亿元,增长25.9%;非公经济投资113.23亿元,增长59.2%。非公投资中,私营个体完成投资20.79亿元,增长149.2%,远高于全社会和非公经济投资增幅。 房地产投资增长加快,增长趋势符合宏观调控方向。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60.3亿元,同比增长65.2%。其中,住宅投资45.59亿元,增长63.9%,占房地产投资的75.6%。住宅投资中,90平方米和经济适用房投资增长97.9%;公寓别墅投资增长13.6%。 分产业看,一、三产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二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一季度,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4.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3%,增速分别回落67.4个和7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129.17亿元,增长43.6%,加快32.1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城乡市场共同繁荣。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72亿元,同比增长23.6%,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6%。其中城市零售额263.70亿元,增长23.7%;县零售额12.09亿元,增长23.3%;县以下零售额12.93亿元,增长22.4%。 (六)对外贸易增幅回落,利用外资增长提速。 一季度,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14.39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出口9.90亿美元,增长29.1%;进口4.49亿美元,下降10.4%。贸易顺差5.41亿美元。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9亿美元,增长1.6倍,扭转了去年同期下降25.8%的局面。其中高新技术开发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6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66.7%。 (七)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存款增速持续回升。 一季度,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省属口径)89.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62亿元,增长36.4%,增幅同比提高9.0个百分点。其中:工商税收30.47亿元,增长42.4%,同比提高11.3个百分点,取得多年来的最好水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70.80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02.44亿元,比年初增长6.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06.33亿元,比年初增长5.4% ;企业存款余额为1776.34亿元,较年初增加了74.22亿元,增长5.4%。 (八)从业人员稳定增长,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一季度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29.87万人,同比增长4.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829元,增长20.6%,增幅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81元,同比增长15.5%,增幅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06元,同比增长16.6%,增幅提高1.0个百分点。 二、区县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各区县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呈现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 从GDP增长看:高陵、雁塔、未央、莲湖、临潼、长安6个区县增速高于全市水平,碑林与全市水平持平。其中,高陵、雁塔、未央分别以25.0%、16.1%和15.7%的增长速度位列全市前三名。从总量看,雁塔、莲湖以及碑林分别完成69.93亿元、53.01亿元和41.64亿元,位居全市三甲。3区合计占全市GDP完成总量的40.09%。 从工业增长看:高陵、长安、莲湖、蓝田、临潼、灞桥6区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水平,其中高陵、长安、莲湖分别以32.0%、19.4%和18.6%的速度,居13个区县前3位。与去年同期相比,高陵、长安继续保持前两位,莲湖前移3位,位居第三位;蓝田提升8位,位居第四位。从总量看,莲湖、未央、雁塔分别以25.90亿元、19.17亿元和14.26亿元,居13个区县前3位,3区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5%。与去年同期相比,8个区县总量位次没有变化,阎良、高陵分别前进2位,临潼和长安后移1位、户县后移2位。 从投资完成看:灞桥、高陵、蓝田、临潼、户县、阎良和雁塔7个区县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灞桥、高陵和蓝田分别增长54.5%、49.9%和45.3%,成为增长最快的3个地区。与去年同期相比,灞桥和高陵分别前移4位和5位,居前两位;蓝田前移8位,居第3位。从投资规模看,雁塔、未央、碑林分别以40.80亿元、26.28亿元和19.51亿元,居13个区县前3位,3区合计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5.5%。与去年同期相比,13个区县位次均未变动。 从消费需求看:未央、雁塔、高陵和长安4个区县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高于全市水平。其中未央区以21.7%,居13个区县首位;雁塔和高陵分别以16.3%和14.9%,居第2位和第3位。与去年同期相比,未央提升3位,居第1位;雁塔和高陵继续保持第2和第3位。从消费总量看,城三区包揽了前三甲,三区合计占全市零售总额的54.8%;雁塔以47.00亿元位居第4;其余区县的绝对额均在30亿元以下。与去年同期相比,13个区县位次均未变动。 从财政收入看:一季度,13个区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01亿元,比上年同期同口径增长43.8%,占全市的比重为58.5%。总量看,碑林位居榜首,达4.13亿元;其次是莲湖和雁塔,为3.64亿元和2.95亿元;新城、未央、长安和灞桥在2亿元左右;其余6个区县均在1亿元以下。增长速度看,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速高于全市的有7个区县,其中灞桥增速最高,增长78.4%,长安和碑林增速也在50%以上。 从利用外资看:一季度,全市有9个区县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额,共为5820.5万美元,占全市外商直接投资的23.4%。其中碑林和灞桥外商直接投资分别达1507万美元和1078万美元;未央、阎良和莲湖分别由去年同期的3.5万美元、30万美元和6万美元,增加到今年的877万美元、480万美元和69万美元,增幅较大;高陵由去年同期的没有发生增加到今年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200万美元。 “四区两基地”快速增长。一季度,“四区两基地”合计完成投资67.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3%。其中,高新技术开发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3亿元,增长41.8%,总量和速度均居“四区两基地”第1位。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1亿元,为总量第1位;曲江新区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1倍,为增速第1位。高新技术开发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6亿美元,同比增长7.4倍,为“四区两基地”总量和增速第1位。 三、对二季度和全年我市发展环境的分析判断 1、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复杂。第一,国际国内环境对经济增长构成较大的制约。今年以来,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国家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强化了对投资项目的综合管理。这些宏观调控政策,一季度已经在我市项目争取、资金筹措、土地供应等方面有了明显的反映。特别是在近期,由于美国次贷事件影响的深入、石油、铁矿石等能源、资源价格的迅速上涨等国际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通货膨胀势头的显化、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动荡、东南沿海大量外资企业的外迁和前段时期冰冻灾害的影响等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期间,认为今年可能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最严峻的时期。第二,一季度全国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今年1-2月份,中国出口出现增长放缓现象,贸易顺差也大幅下降30%,同时一些省份工业利润增长也大幅放缓,一系列经济数据引起中国经济即将大幅下降的担忧,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都调低了中国经济增长率。第三,全国企业景气指数回落。今年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36.2,比去年四季度回落7.4。基于以上因素分析,当前国内对全国今年经济增幅放缓的看法趋向一致,同时对于通货膨胀的看法也普遍看高。今年4月2日发布的《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更是提出了“防止经济下滑”的要求。 2、金融形势更加紧张。受宏观调控影响,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减少了贷款投放。截止3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870.80 亿元,同比多增202.4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746.47亿元,同比少增109.2亿元。收支相抵后,一季度各金融机构净回笼资金58.27 亿元。从结构上看,中长期贷款增速下降明显,今年一季度各月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78、15.37和16.8个百分点。贷款规模和中长期贷款的下降,将进一步加剧全市项目建设资金供给矛盾,对经济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3、价格形势不容乐观。居民消费价格迅猛上涨。1-3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9.6,同比上升9.6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提高7.9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涨幅同比上涨11.1%,增幅比去年提高6.7个百分点,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增幅列前三位。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1%,但同时,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4%。原材料购进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倒挂现象加剧,由去年同期的4.1扩大到5.3,工业成本上升,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对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西安工业的增长造成不利影响,这也是今年一季度我市工业企业亏损扩大的原因之一。 虽然从数据上来看,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不大,但是考虑到当前全国经济发展总体环境和国家宏观调控对西部地区的滞后影响,我市今年经济发展的环境还是比较严峻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西安正处于城市价值加速兑现的难得的机遇期,加快发展的内在条件正在日趋成熟,这一结论不会因为当前紧张的宏观调控形势而改变。为此,全市需要提前考虑今年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对可能面临的困难要有充分的准备。同时又要坚定我市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发掘经济发展的潜力,全面完成全年14.5%的增长目标。 四、需要特别关注和认真把握的几个趋势性问题 一是工业经济虽然继续在一个较高的增长区间运行,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的可能性不大。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虽然增长17.8%,但是增幅只较去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而2007年增幅较2006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近年来,西安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但是今年以来,陕汽、比亚迪、法士特等大型工业企业的增速大幅降低。1-2月份,以上三个企业的产值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31.5、60和8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规模效益还没有显现出来,对全市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从投资和项目上来看,今年我市工业投资项目中,新开工项目和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都比较少。2008年在我市60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中,新建项目只有8项,投资额超过20亿元的项目只有4项。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增长仅为15.26%,比全市平均水平要低23.47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还没有一家工业项目正式投产,新增投资在今年大都不能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点。可见,大中型企业增速放缓、工业领域的投资不足和当前投产项目的缺乏,必将制约我市今年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虽然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增长的潜力和空间不大。虽然国家加强了对新开工项目的管理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条件更加苛刻,但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了38.73%的增速,是近三年来的最高增幅,经济增长过度依靠投资的现象越发明显。我市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在高位运行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市2007年续建项目较多(我市今年166个重点在建项目中,续建项目达到124个,占75%),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惯性在一季度继续发挥作用;二是西安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符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方向,国家宏观调控对我市的影响和东部地区相比相对较小;三是国家宏观调控对西部地区有一个滞后效应,按照往年经验,滞后期在6-8个月左右。预计国家宏观调控对我市经济发展和投资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二季度就将陆续显现,三季度则会集中体现。届时,全市的投资增幅将会相应回落。另外,一季度我市资金到位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5.3%、信贷资金回笼速度加快等迹象的出现,也证明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潜力和持续性并不强。 三是商品零售总额虽然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没有增强,反而有所下降。一季度,我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了23.6%,但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只有14.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四是三月份物价水平虽然较前两个月有了回落,全年也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但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快速上涨,物价上涨对人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将施加更大的压力。我市CPI自去年3月份呈结构性上涨以来,今年一季度同比上涨9.6%,分别高于去年同期和上年末7.9和4.9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4%,高于去年同期2.5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3.1%,高于去年同期1.3个百分点。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指数今年一季度同比上涨11.1%,涨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上涨11.7%。分月看,1月份涨10.8%,2月份涨11.2%,3月份涨11.4%,逐月高幅攀升。持续走高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老百姓的生活、特别是对一些低收入家庭的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对企业的经营也构成了更大的成本压力。 五、二季度主要工作措施 按照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主要工作建议: 1、抓好项目建设。2008年我市确定市级重点项目166个,总投资1982亿元,年计划投资365亿元,一季度完成75.7亿元,占年计划的20.7%。重点建设在建项目中计划今年新开工项目共有42个,截止3月底已有21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50%。全市90个重点前期项目已有4个提前开工建设,完成投资5000万元。 二季度要继续抓好项目建设工作。加快市级重点项目开工进度。西安护城河(建国门至西门段)景观改造项目、环城西苑二期建设工程、乐游园改造项目、第五污处理厂等17个项目在二季度要全面开工建设,全市重点项目开工率要达到90%以上,确保上半年完成投资183亿元,其中完成政府投资13.1亿元,银行贷款51亿元,单位自筹112亿元,外贷资金2.8亿元。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产业项目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产业项目,力争工业投资占到全市投资的20%以上,工业投资增速达到24%以上。要做好项目建设的资金供给工作。根据国家资金投向,积极策划项目,加强与国家和省上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协调,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银政、银企合作。促进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快建设地铁二号线,抓紧地铁一号线开工前期准备。4月份要启动西安北客站的拆迁工作。5月份要完成郑西客运专线联络线征地拆迁工作。进一步做好行政中心周边市政配套工程建设,加大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力度,尽快启动安仁坊等10个拆迁项目,加快完善安置楼建设项目的前期手续。加快大明宫改造工程进度,上半年要完成遗址公园内部单体设计工作,加快拆迁、征地进程,确保大明宫改造工程在上半年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全力支持应用材料公司半导体设备制造、美光公司半导体封装测试、国家新材料基地、超高温复合材料工程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争取使这些重大项目在上半年有更大的进展。 2、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要加强对70户重点企业和16户跟踪企业的监测预警,对北方光电、杨森制药等18户产值下降企业要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尽快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对15户亏损企业帮助企业查找原因,制定扭亏措施,尽快扭亏为盈,确保今年70户重点企业产值增长达到30.18%以上。提前修改完善电力“迎峰度夏”应急方案,主动为企业做好水电煤气运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协调,确保企业正常生产。抓好6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争取早日达产达效,力争年内新增产值40亿元以上。加快二环以内工业企业向周边园区的搬迁改造工作,加快产业聚集,推动园区健康发展。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步伐,确保全年改制任务的完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制定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担保,落实创业投资资金,促进全市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稳定农业生产。抓好春耕生产和夏收作物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和“三夏”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夏粮丰收。切实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工作,把各项支农政策尽快落实到位,扶持资金尽快兑现到户。继续抓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加快“一村一品”建设,促进特色农业快速发展。重点建设好10个旗帜村、50个示范村和20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提高农民的非农就业能力。围绕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技能需要,做好农民培训工作,扩大有组织的农民劳务输出,确保完成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的目标。 4、促进“四区两基地”发展。高新区要抓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软件外包等产业发展,推进产业联盟建设,加快形成优势产业竞争合力。实施“515”龙头企业扶持计划、“百千万工程”等工业企业扶持计划。努力解决企业资金瓶颈,确保实现全年新增上市企业10家的目标。经开区要启动泾渭工业园千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推动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曲江新区要加快建设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贞观文化广场、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国际会议中心等重大目建设,确保全区旅游业总收入突破6亿元。浐灞生态区要做好金融商务区建设和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园的筹建工作,继续做好省级生态区申报工作。航空基地和航天基地要进一步做好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充分利用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的品牌优势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航空和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 5、加快旅游、文化、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完善旅游条件,加大推介力度,大力发展奥运旅游,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108万人,旅游总收入增长15%。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一批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会展品牌。加快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和保税物流园区(B型)审批进度,抓紧实施六村堡空港物流中心、引镇仓储物流中心,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要办好第三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中国—中亚博览会、第二十二届恳亲大会等大型展会,积极申办全国医药博览会等知名展会。加快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等重点物流项目。千方百计保障市场供应,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6、做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推进大绿二期工程、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渭河滨河新区生态带、灞河入渭口万亩生态湿地等工程建设。启动渭河城市段综合治理堤防工程。继续加大“五小”企业的监控和取缔工作,关闭和拆除化学制浆工艺造纸企业。强化重点领域节能减排。认真抓好全市80户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八项必要条件”,切实把节能减排作为项目准入的先决条件。 7、解决好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市的工作重点和财力保障的重点要进一步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倾斜,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贴身利益的就业、看病、上学、住房、安全等实际问题。确保全年新增就业人口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继续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扩大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加快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室的建设步伐。 8、做好招商引资和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注重产业链招商和大企业、大项目招商,年内投资或落户西安的世界500强企业要超过100家。加大对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和服务,切实提高履约率,特别是要做好今年在西洽会上签订的224个项目的全程服务工作。“四区两基地”和签约项目比较多的区县,都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促进这些项目早日落地投产。 9、加强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稳定和安全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完善矛盾排查制度,做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预案工作,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引导群众自觉维护大局稳定。要重点要加强对化工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的检查,排找问题,限期整改,努力消除事故隐患。落实防暑降温、防坍塌、防滑坡、防触电和防雷击等各项措施;抓好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重点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和技能。 虽然一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市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破解难题,保持好当前良好的发展势头,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增长14.5%的目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