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科技资源西安如何为全国探路 | ||||
发布时间:2010/9/15 浏览次数:2195 次 来源:蓝溪控股 作者:蓝溪控股 | ||||
2009年6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规划》提出,要把西安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要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 所谓统筹科技资源,就是要通过政府的协调、体制的理顺、政策的引导、平台的搭建,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科技特区”西安试水 统筹科技资源不仅是国家首次提出的概念,也是国家赋予西安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 西安高新区作为西安乃至全省、全国在统筹科技资源方面探索最早、成效最好的开发区和先改先试区,为了进一步发挥科技资源统筹的作用,西安高新区按照关天经济区规划和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要求,按照“立足当地资源、面向全球配置、加强政策引导、打造市场平台”的思路,与沣渭新区联手打造10平方公里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特区”。 “科技特区”将统筹整合本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的资源,实现科研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科技资源的最佳配置。鼓励军工单位将民品业务分离出来,大学、科研院所将其所办企业分离出来,以独立的市场主体进入“科技特区”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吸引各类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入区,增强科技资源的聚集效应。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兼沣渭新区管委会主任岳华峰表示,要做到有效统筹科技资源,急需“三放”、“三聚”、“三辐射”。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建设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着力破解关天区域内科技资源‘分散’(科技资源分散于各高校、科研院所,没有形成聚集效应)、‘分离’(科技成果与市场主体的分离)、‘分隔’(体制机制原因造成西安科技资源的条块分隔与条条分隔)的难题,促进科技人员的‘解放’、科研院所科技能量的‘释放’、科技设施的‘开放’,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的‘聚集’、本地资源与外部资本的‘聚合’、科技资源向经济效益的‘聚变’,进而实现科技成果的辐射、科研人员的辐射和科技企业的辐射,只有这样,才能使科技资源得到有效发挥,创造更大效益。 |
||||
![]() ![]() |
||||
|
||||